姑苏网 全站首页 姑苏美食网 网友中心 手机客户端 姑苏直聘网
   帮助  
发新话题
阅读:8169 回复:0

从江南,到更远的地方——「生命之境」在地文化联展活动落地苏州

2024年5月1日至6月2日,由SINNN艺术工作室、O&U创意厂牌联合发起的「生命之境--苏州群展」在苏州蚕桑文化公园正式开幕。

 

「生命之境」是一个以多元地方文化为创作核心的艺术项目。创作者以展览、行为、对话和器物作为载体,在真切的人本声音之中挖掘人类世中那些未被言说的处境;在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中寻求共与异,并以此向深处询问生命在不同境遇中可能存在的本身力量,用生命形式的不同表现在后现代的今天如何警示历史与文明的消褪。

 

生命之境苏州站结合苏州蚕桑文化公园(原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的历史古建、浒墅关的运河地缘,将艺术融于场域,让百年古建焕发新生。项目以织造技艺作为丝线将远方串联,用不同的地方视角发掘那些远去的文化记忆。生命之境分为艺术驻地、空间策展和品牌集合店三个部分。其中包含“茧丝河网志”、“再见·织女”、“群山回响”三场展览和“在指尖”“草木山林”在地联展,以及声音行为“树魂诉”和一场线下对谈,将观众视角从江浙地区带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地域人文到自然神话,艺术家们用影像、装置、行为、绘画等不同表现手法真实的呈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历程与现代哲思;用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和建筑导向的策展实践赋予古建空间以新的气息。集合店则选取一部分致力于将民族文化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将田野的灵感融进器物的品牌,是美学陈列也是一次公众传播实验。

 

展览的第一部分位于催青楼展区,由艺术家刘玥拉姆的茧丝河网志和人类学博士生赵经纬、艺术家张至烨的再见·织女 -- 在摩梭母系传统下生活组成。

image.png

茧丝河网志是一个以档案串联作为叙述手段的艺术项目。展览由装置、声音、图象与文献、田野写作、对话手册所构成,场域装置由蚕丝与土壤,构成苏州城区河网地图的形态。在茧丝河的交汇之处置有10个竹筐,每个竹筐内承载着相关地方资料与图像材料。影像茧丝与河网采集了具有典型江南现代生活景观的空镜,重提一种地域条件。8个曾经的蚕桑业场地作为田野焦点进行写作,8段文本由艺术家用吴语读出,声音的在场与建筑结构产生回响。茧丝河网志旨在通过对长三角不同区域的文化生产图象重新组合,重现江浙地区现代化后残存的旧江南碎片图景,以寻找并复建原生的江南叙事与地方身份认同。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再见织女:在摩梭母系传统下生活是一场以田野经验为背景的展览,策展人赵经纬和张至烨用“生活”与“织物”重新看见被他者化的摩梭,用“物”与“符号”讲述关于摩梭织女的故事。展览分三个篇章,「母系·在摩梭生活」通过不同材质与年代的织物,重现并探讨摩梭女性如何存在。「纺织·一种被称为休息的劳动」用身体感传达摩梭女性不被言说的工作与身体疼痛。「织女·撑起大家庭的人」在“去”与“归”之间呈现了摩梭女性的精神和牵挂。其中,艺术家张至烨为展览创作的数字媒体《母屋(Rimi)》解构并呈现了温暖的摩梭母屋空间在时代裹挟之下的转变。王睿的纪录片《故乡的呼唤》也呈现了当代摩梭女性在文化传统与现代发展之间的迷思和抉择。

母屋(rimi)张至烨 5_3.1m 2024(1).jpg

展览的第二部分位于西陵堂展区,由策展人高灵灵、非遗传承人金毅策划的在指尖--一件旗袍的织成和策展人上官正正策划的群山回响组成。

 

在指尖--一件旗袍的织成展示了苏州传统旗袍非遗传承人金毅老师的收藏与创作,主要聚焦在民国旗袍、盘扣、布料、妆造物品和现代旗袍的创新实践。旨在从旗袍织造的微小切片中,一瞥当下旗袍践行者们的微观世界。展览以实物展陈的形式再现了传统旗袍织造的每个步骤:镶、嵌、滚、宕、盘、绣、绘、钉、贴……将百年匠人智慧的技法用艺术手法完美呈现。展览同时向观者提出问题:在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下,旗袍织造会有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image.png

从苏州的在地非遗出发,前往远方聆听西南群山的回响——彝人敬重山川,热爱土地,循自然之道而生存,以豁达之心面对生死;他们伴火而来,又随火而去,在祖祖辈辈吟唱的史诗里,追溯自己的来路,寻觅灵魂的归处。群山回响主题展览依托于彝族的山区文化,以四川凉山本土时尚品牌SHARARO(沙剌诺ꎮꆞꆦ)的银饰设计为载体,结合彝族传统服饰和群山影像,巧妙地利用空间回声,构建出多方位的感官体验,并以此传递彝族人世世代代对于山的理解。同样是以器物为载体,不同地域环境造就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核,旗袍的柔美与银饰的坚韧,在苏州产生了一次碰撞与对话。

image.png

image.png

展览的第三部分,位于西陵堂礼堂展区,由傣族艺术家罕璇Nam Hann树魂诉和画家寒山的草木山林组成。树魂诉取材于傣族古老的爱情神话,以三组现场创作的行动绘画《触纹》、《内涟漪》、《呼吸光》与一场声音行为《树魂谱》组成。傣族人自古相信万物有灵,并尊重每一种生命的存在。人们依水而居,傍林而活,以自己的语言记录着古老的智慧。就像一棵棵树,正如树木悄悄生长出年轮,却藏在内部以供后人去解读,罕璇也通过她的艺术表述吟唱出艺术家本人对时间印记的理解。在声音行为中,罕璇的行动绘画与人声唱诵相调和,一同带领观众浸入古老的神话之中,用身体感知灵性与自然能量。

image.png

同样存在于这个空间的还有来自染色艺术家、画家寒山的8幅作品。寒山擅长用植物染色技法,追寻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正如艺术家所言:“草木之色是我作品里最本真的颜色,我的作品如草木一般,来自山林,回到人间,最后p又复归内心的山野。草木归山林,人心归自然。”西陵堂礼堂展区的两个展览皆以自然为灵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呈现一种自然观与宇宙观。作为整个生命之境苏州展的终章,这两个展览项目在这里完成了从地域历史、多民族文化到自然哲学的一场时空穿梭。

 

除展览以外,西陵堂展区的民族志集合店聚集了数十个致力于地域文化转译、提取和商业化探索的品牌。集合店尝试用文化赋能产品,通过空间陈列的形式,去尝试文化的多元化表达与大众传播。

image.png

从泸沽湖到苏杭运河,从横断山脉到边陲雨林,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文化语境,生命之境苏州站,作为整个生命之境项目的第一站,无疑是具有开创性和包容性的。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6月2号,5月19日,展览现场将举办一场艺术家线下对谈《生命之境丨从“地方”出发 》,从蚕桑、非遗等多个角度,探索从地方出发,文化碰撞与发展所带来的思考。欢迎观众到场感受。


  
评分
回复
收藏
他们都喜欢这个帖子哦,你呢?

发新话题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选项

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后方可操作。

   

与TA有关:
@你关注的人,就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到TA哦
最多添加10

[可按 Ctrl+Enter 发布]  预览帖子  恢复数据 (发帖失败点击恢复)  清空内容

找客服

回顶部